是什么原因导致 OLED 产量长时间不能有一个较大提升?
从历史的原因来说,OLED技术在金融风暴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打击。一些台企日企都缩减了投入,全力过冬,只有韩国三星和LGD坚持了下来,这也导致现在韩国在OLED方面的[敏感词]统治地位。这不能不说三星和LG看的真远,一直坚持。而三星和LGD在这方面的技术封锁的很严,造成追赶者的速度始终提不上来。我就听说过鄂尔多斯的BOE聘请过一个三星的高级技术人员,被直接抓了回去。三星和LGD这些比较核心的技术人员在韩国都是挂着号的,想来中国,台湾,日本旅游都会被扣在海关。想想这些企业在韩国的影响力,这个应该是可能的。
从大陆企业来说,起步较早的EDO,天马等企业,只是在研发方面有点领先,都没有做到真正的大批量量产。BOE和CSOT在OLED方面都属于起步较晚,研发方面都在追赶阶段,更遑论量产。
在技术方面,主要是蒸镀的材料较高,导致成本居高不下。蒸镀过程中,对精度的要求也非常高,要使用到FMM,即精细掩膜版,俗称Mask。Mask会直接影响到蒸镀的良率,PPI等。而Mask方面的人才非常少,基本都处于研发阶段,造成各家的良率提升十分困难。很多大陆厂商OLED显示屏的良率都是0,也就是说,生产出来的Glass没有一片是可以使用的。
蒸镀设备方面,Tokki等优质设备因为自身产能原因,计划已经排到很久远了,很多厂家都无法买到好的设备,只好后退一个档次,去买韩国的一些设备,结果显而易见!
以上说明,OLED手机显示屏基本只有三星在出货,其余企业均未能完成研发到量产的转变,导致OLED出货量很低。